昆工科技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_爱游戏平台官网|爱游戏直播lol手机app
爱游戏平台官网

上银模组KK40

昆工科技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爱游戏平台官网    发布时间:2023-09-07 02:47:50

      公司是一家集有色金属新材料和新型储能材料的研发、产品设计、加工制造、产品营销售卖和技术服务为一体

产品介绍/参数

  公司是一家集有色金属新材料和新型储能材料的研发、产品设计、加工制造、产品营销售卖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冶金电极材料方面,以节能降耗电极新材料及电极产品的研发、设计和产业化生产为主业,现已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电极材料研究开发、制造及技术服务型高科技企业;新型储能方面,公司致力于开发低成本、大容量、长时铝基铅合金铅炭电池。凭借着深耕湿法冶金电极材料行业多年的经验及持续创新迭代的研发能力,公司不断探索现有产品及技术的下游产业应用,紧跟碳中和的步伐,积极布局储能电池领域,将主要经营业务中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技术应用于储能电池领域,生产其核心部件板栅,进行铅炭储能电池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生产,持续开拓新的业务和盈利增长。

  公司从始至终坚持“创新为魂、精造为根、质量为本、诚信经营、行业先导”的经营理念,按照每个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开展新品预研和工艺技术优化,在平衡产品综合性能的同时又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特定客户进行产品性能设计,以技术优势引导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应用,成为“产品+设计+应用”整体方案的提供商和解决者。

  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以铅、铜、铝、银,铅银合金、铅银钙合金、铅锡钙合金,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铜合金以及高性能不锈钢等为主要原材料及配件,生产用于锌、铜、锰、镍、钴等有色金属电积或电解提取用的阴极板和阳极板。目前主营产品为高效节能降耗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阳极板、高性能铅合金阳极板、高性能铝合金阴极板和永久性不锈钢阴极板,是湿法冶金工艺的核心部件。

  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等相关文件分类,公司经营的高效节能降耗电极材料及其制品属于新材料产业下的先进有色金属材料范畴。

  公司依托自身研发团队以及多个重点研发平台,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等3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9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云南省“小巨人”企业、“云南省专利奖”等多项荣誉奖项。公司于2019年被工业与信息化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通过自身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研发的优势,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工艺及核心技术,并形成了现有产业化产品,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有机结合,实现了多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促进了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提升。截至报告期末,主要核心技术包括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阳极制备关键技术、锌电积用高性能铝合金阴极制备技术、高性能铅基合金阳极制备技术、铜电解精炼或电积用不锈钢阴极制备技术。公司的主要研发成果“高性能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电极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于2020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发明一等奖,“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阳极制备技术与应用”于2016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铜电解精炼或电积用不锈钢阴极制备技术与应用”于2008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公司从全面提升阳极性能入手,多年潜心研发并实现产业化生产的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阳极与传统铅基合金阳极相比,提高了电极在湿法冶金体系中的电催化导电活性及使用寿命,可以使电解(积)的能耗降低5%以上,锌和锰的产量提高约2%~6%、铜的产量提高约3%~10%,减少重金属铅的用量和阳极整板的重量,极板在使用寿命延长、材料成本降低、阴极金属沉积量和品质提升的同时,还具有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优势,突破了铅合金阳极在湿法冶金行业使用超150年的历史,解决了铅合金阳极析氧过电位高、导电性差、机械强度低、成本高等关键技术难题,成为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现时提取锌、铜、锰、镍、钴等有色金属最具技术优势和规模化生产电积阳极的更新换代产品。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高性能铝合金阴极用于锌电积过程时,与传统纯铝阴极相比,能使锌产量提高2%左右,使用寿命提高30%~50%,该产品亦具有较强的技术竞争优势。

  依托创新产品在使用性能和制造成本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以及先进可靠的质量保障体系和优质高效的售后服务体系,公司的产品目前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电化学冶金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紫金矿业(601899)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600362)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000060)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洛阳钼业(603993)等冶金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在赞比亚、刚果(金)等国家实现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市场评价。未来公司将继续践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扩大产品的销售规模。

  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为有色金属铅、铜、锡、银、铝、不锈钢等,为保证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及生产经营活动所需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公司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采购管理体系。为控制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主要采取价格锁定的采购模式,在取得订单后即以所需金属原材料在上海有色网、长江有色金属网等门户网站的报价为主要依据,向合格供应商支付订金锁定金属原材料价格,并签订采购合同。同时坚持“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原材料库存。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据销售订单、销售计划或重大项目招投标等市场需求情况,并结合自身产品生产周期等确定原材料采购数量,提出原材料采购需求,制定生产计划,进而组织实施生产活动。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通过参加国内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公开招投标、竞争性谈判、主动推介等方式获取订单;公司向客户提供置换业务,即将向客户回收的“旧板”进行回炉、熔炼、重铸,形成可用于生产极板的金属、合金后,作为原材料用于公司相关产品生产,与此同时,向客户销售新的极板;此外,部分产品通过冶炼项目工程总承包商、冶金设备集成商、贸易型客户等间接销售给最终使用客户。公司根据不同客户的特殊工艺条件及技术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为客户提供产品,并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优质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服务推动客户节能降耗、稳增长目标的实现,也为公司带来了持续的产品销售额增长。

  2022年,俄乌战争引发的能源危机,大宗物资价格上涨,通涨蔓延全球,消费疲软,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始终聚焦于既定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紧跟国家政策,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坚持“调结构、创品牌、促销售、降成本”的经营策略,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通过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优化升级实现降本增效,保证了产品稳定生产和及时交付,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2022年是公司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公司充满崭新机遇与挑战的又一年!9月1日,公司顺利完成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由此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公信力,丰富了资本市场融资渠道,首发募集资金的到位也为公司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提供支持。

  公司深耕湿法冶金电极材料行业多年,针对材料、结构、工艺方面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获取了一系列核心自主专利技术,产品和技术在湿法冶金应用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市场认可度。电极材料产品的销售构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源。电极材料行业在技术标准提高、行业进一步规范的情况下,市场头部效应愈发明显,报告期内,公司订单额持续增长,电极材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15,472,293.19元,其中新产品栅栏型阳极板实现销售收入137,546,954.7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32%。

  市场推广方面,公司以“调结构,提毛利,增收增利”为目标,以国家实施的“双碳双控”政策为切入点,把握市场契机,持续强化在湿法冶金电极材料领域的技术、规模、成本等领先优势,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和精准的服务。积极走访客户,继续深化与关键客户的合作,为重点大客户提供专业化技术解决方案+产品组合销售+一体化服务,增强客户粘性,持续扩大市场规模的同时注重盈利能力的提升,不断完善市场策略,优化产品销售结构。公司持续拓展新的优质客户,新客户开拓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已与驰宏呼伦贝尔、金诚信(603979)、中铜矿业、中伟新材料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国外市场方面,积极推动海外合资建厂的前期沟通准备工作,完成了中国制造网线上门店开业工作,为海外市场业务拓展打开了新的思路。

  在产品研发方面,报告期内,基于客户不断提升的产品性能需求,公司持续推进研发创新,加大现有主营产品的工艺技术优化,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客户粘合度,巩固市场,同时为提升公司电极材料的市场竞争力,开拓增量市场,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着力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的开发,积极进行性能和品质更优、更环保的、无铅化节能型钛基涂层电极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围绕钛基涂层阳极产业化关键应用技术展开,以攻克产业化过程中制备技术瓶颈,实现产品批量稳定化生产为目标,实施完成了工业尺寸钛基钛基阳极前处理、过渡层涂覆热处理工艺、电催化活性层电沉积工艺开发,确定制备系列环节最佳工艺条件,完成批量铜电积用中试板试制及性能测试。

  在产能布局方面,报告期内,为应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保障生产的系统化、效率化,公司持续分布推进极板业务生产线的工艺技术改造,逐步提升晋宁生产基地产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的产业规模化发展优势。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公司阴极板产能,保障公司阴极板业务的营销及生产需求,下半年,公司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年产60万片高性能铝合金阴极产业化及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项目的建设工作,主体工程已完成大部分,同步进行设备的选型、定制等,项目建设推进较为顺利,预计2023年完工投产。

  2022年,在各国双碳目标战略引领下,能源结构转型深入推进,新能源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公司为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延伸产业链,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快速聚焦储能市场,凭借着多年在湿法冶金电极材料行业的核心技术优势及可持续研发能力,积极承担新能源变革的使命,在储能电池材料、储能电池电芯及电池系统方面迅速布局,加大研发投入,基于多年在电化学冶金及铅合金制造等方面的经验,着眼于高安全性、低成本的铅炭电池,从铅炭电池最核心的板栅材料制备技术入手,将自主研发的栅栏型铝基铅合金阳极板的制备技术拓展应用到常规的铅炭电池板栅中,通过对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板栅进行表面处理、铅膏涂覆等进一步调整工艺和技术,发明了高安全性、大容量、长循环、低成本的铅炭长时储能电池制备技术(于2022年9月9日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发明专利为“一种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及制备方法”)。利用该技术制作了储能电池板栅替代传统铅炭电池中的压铸铅合金板栅,并进一步进行了铅炭电池产品的生产及产业化开发。

  公司基于在实现高性能铅炭电池关键材料制备、电池结构设计及性能评测等铅炭电池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技术集成,开展电池单元、电池组、电池簇以及电池规模化关键技术的中试验证,开发规模化储能电池生产制备工艺及关键设备,初步建成首条设计产能具备2GWH的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生产线并开展了小规模产品批量试制及应用性能测试,公司已生产测试产品并交付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在此期间,公司持续推进产品和产业化生产线的工艺技术优化和自动化建设,以加快投产进度。同时,公司积极部署产能,与政府沟通对接投建储能电池及板栅配套项目相关事宜并签署了投资协议,加快推动储能电池及配套板栅产业化的落地。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公司与昆明欧利达机电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控股子公司,围绕着公司铅炭储能电池的应用,设计开发BMS电池管理系统,目前系统已通过“充电桩+储能电池”模式进行了小规模试验,运行良好。

  报告期内,公司秉持“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迭代研发战略机制,持续在新能源电化学储能产业链进行研发布局,以低碳、节能、环保的电化学储能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研究为主攻方向,依托“产学研”有机融合搭建的绿色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平台为载体,围绕导电高分子超级电容器、富锂锰基锂离子储能电池等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开展新型能源储能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稳定化制备研究及中试放大研究为主,顺利完成前驱体单批次放大7.2kg工艺研究及成套装备试制,产品批次性能稳定。同时在水系锌离子电池储能材料和导电高分子超级电容器储能材料研究方面,成功开发锌负极的保护层材料以及系列聚苯胺复合储能材料。

  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为电化学冶金用电极材料及电极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修订版)》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国统局代码35)”中的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351),细分行业为C3516冶金专用设备制造。

  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属于有色金属产业链,公司采购原材料主要为铅、铝、铜、锡、银等金属,通过合金熔炼、铸锭、压延和焊接等生产工艺制作形成各类不同合金比例的阴、阳极板,进而销售给下游锌、铜、锰等金属的冶炼企业。

  公司生产的电极材料及产品是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电解/电积工艺环节核心部件,对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电解/电积环节的节能降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电解/电积工艺环节的能耗占整个有色金属冶金企业能耗的70%以上。

  随着全球性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各国纷纷发布了碳减排目标。有色金属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军工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工业领域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有色金属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有色金属新材料及相关产业一直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和大力支持。

  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形成上下游贯通的完整产业链,单位产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受产业规模大、用电结构依赖火电、减碳技术缺乏革命性突破、循环经济体系不够完善等影响,碳减排仍面临挑战。因此,有色金属产业节能降耗、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

  公司所处行业上游是各种原材料如铅及银、铜、铝、锡、不锈钢等金属、型材等行业,行业上游各种原料的价格、品质对公司产品的价格、质量影响大。这些原材料的价格受到其各自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及市场短期投资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从而影响公司产品价格。

  公司所处行业下游是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等行业,公司产品是有色金属湿法冶金工业的配套产品,对于生产技术及生产安全与产品稳定性要求较高,其产品性能必须满足有色湿法冶金工业的需要,其市场需求与有色金属湿法冶金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而有色金属湿法冶金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受宏观经济形势等变化影响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因此公司所处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等影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行业市场表现方面,冶金设备制造行业本身属于技术、资金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大部分占用资金量较大,由此形成了以大型集团化企业自主配套生产,国际厂商和民营企业同时竞争的多层次的竞争格局。

  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新基建、电子、军工等战略新兴行业处在国家大力培育和快速发展期,有色金属冶金行业处于上行周期,冶金专用设备制造商市场空间广阔。受供给侧、需求侧结构性持续改革和国家环保要求的不断升级,有色金属冶金行业持续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配套产品、专用设备的性能与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倒逼冶金装备制造厂商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质量提升。因此,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具有市场、技术和规模优势的制造厂商有能力适应这种变化,积极抓住机会,完善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冶金设备制造业通过技术的加持将迎来一定的市场发展机遇。在此趋势下,我国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电极材料及产品优胜劣汰速度将加快,拥有核心技术的大型优质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

  全球能源危机爆发,抬高金属行业的冶炼成本,导致海外各企业开始减产。各国的“3060”碳排放政策对于传统能源使用的干预,经济的结构性复苏以及俄乌矛盾对进出口的影响,各国能源供需失衡抬高了能源价格,因而国外的冶炼成本快速增加而中国因矿产资源丰富从中受益。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各公司加大产能投放,抢占市场。

  2022年以来,国际经济复苏压力加大,但国内经济的总体格局持续稳定,随着国内终端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逐渐改善,有色金属工业预计需求稳定。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截至2022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锡、镍、锑、汞、镁、钛)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2020年二季度以来生产经营逐步恢复,有色金属价格阶段性回升,效益降幅收窄,行业信心有所提振,2022年全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为6,774.30万吨,同比增长4.30%;大宗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呈区间震荡态势,其中铜、铝、铅、锌现货均价分别为67470元/吨、20006元/吨、15260元/吨、25154元/吨,同比涨幅为-1.5%、5.6%、0.1%、11.4%;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3273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22年,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增速加快10.4个百分点,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9.4个百分点。综合看来,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有望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铜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电子、空调和交通运输领域,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铜资源和铜材供求矛盾将不断加剧,中研网预计2022年至2030年之间,预计需求和供应之间的累计缺口将达到5,000万吨。2009年以来全球锌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水平总体保持相对平稳,全球精炼锌的产量和消耗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63%和2.01%。锌广泛应用于基建、汽车、电子等行业,产量和消费量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全球精炼锌的消耗量在2016-2019年、2021年均高于生产量,精炼锌的供需缺口长期存在,锌冶炼产业总体产量有望继续呈现增长趋势。阴阳极板目前已经广泛用在铜、锌、锰等有色金属的冶炼和提纯过程中。随着全球高品位金属矿资源日益减少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电化学冶炼技术因其反应速度快、有价金属浸出率高、复杂矿利用率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处理低品位矿、复杂共生矿和二次物料的处理方面极具优势,未来在冶金行业特别是有色金属冶炼领域的运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作为电化学冶炼工艺的核心部件,冶金电极的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

  公司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电化学冶金用节能电极新材料业务的企业之一,深耕行业多年,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研发优势、产品品类齐全优势,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产品、技术和服务获得了较高的客户认可度、市场美誉度。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电化学冶金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冶金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资企业组团出海,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业,纷纷出海寻求资源和合作,作为配套生产的冶金专用设备行业随之也探寻向外拓展,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公司凭借着行业沉淀多年的品牌影响力,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不断将产品推广应用至海外冶炼项目。

  随着主要有色金属景气度和需求量进一步扩大,冶金电极行业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带动公司业绩再攀高峰。

  近年来,在各国碳减排目标引领下,以光伏、风电等为代表的绿色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陆续高速增长。储能系统作为解决风光发电间歇性、波动性,增强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灵活性的必备手段,在其安全性、经济性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22年,中国储能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支持储能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储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球市场需求旺盛,各类商业模式持续改善,储能标准加快创制,为产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2022年储能产业发展特征和态势: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6.9GW/15.3GWh,功率规模首次突破6GW,能量规模首次突破15GWh,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均超过180%。单个项目规模与以往相比,大幅提升,百兆瓦级项目成为常态,20余个百兆瓦级项目实现了并网运行,5倍于去年同期数量,而规划在建中的百兆瓦级项目数更是达到400余个,其中包括7个吉瓦级项目,规模最大的为青海格尔木东出口共享储能项目,储能规模2.7GW/5.4GWh。国内2022年单年新增规划在建的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101.8GW/259.2GWh,并且大部分项目都将在近1-2年内完工并网,这些规模数字已远超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设置的2025年实现30GW装机的目标。CNESA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将持续高速发展,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5%-70%,市场规模将会屡创新高。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陕西、山东、浙江、河北、四川成都、安徽、广西、湖南、青海、河南等十省市先后布局新型储能示范项目216个,规模合计22.2GW/53.8GWh。其中安徽规划新型储能功率规模居各省市之首,达5.1GW;河北储能容量规模最大,达15.1GWh。已发布的储能示范项目呈现三大特点:一是项目以独立储能或集享储能项目为主,功率规模占比高达92%,百兆瓦级以上项目达148个,总规模达20.0GW/47.4GWh;二是技术路线丰富,涵盖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飞轮、熔盐储热、氢能、以及两种以上用于满足电网多重需求的混合技术组合也得到探索示范。三是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项目投资建设主体既包括国家电投、国家电网、中合新能源、三峡新能源、中广核等央国企,也包括特变电工(600089)、远景能源等民营企业。

  2022年,国家及地方出台储能直接相关政策约600余项,主要集中在储能规划、实施方案、市场机制、技术研发、安全规范等领域。2022年初,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对新型储能发展的重点任务、目标和实施路径进行部署。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从市场机制、调用机制、价格机制等方面对储能发展方向进行了指导,并首次定义了独立储能的概念,同时明确向电网送电的独立储能其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该项政策发布后,加快了各地推动储能参与现货市场、中长期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进程,拓展了储能商业模式,推动了储能市场化进程。2022年,国家和各地方共发布市场规则相关的政策85项,市场机制改革步入深水区,为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开启了新的篇章。山东省新型储能首次参与现货市场,独立储能可以通过现货套利、容量租赁、容量电价补偿获得收益;甘肃省建立了首个新型储能参与的调峰容量市场,通过容量补偿实现灵活性调节资源固定成本的有效疏导,独立储能可以通过参与现货市场、调峰容量市场、调频市场获得多重收益;南方、西北、华北、华东等区域修订了新版“两个细则”,再次明确新型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并推动新型储能参与多项品种的交易。虽然在现有市场环境下,储能仍未建立起稳定的商业模式,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将逐步构建能够有效激活各市场要素活力的市场机制,将有利于储能在电力市场中获得与其价值相匹配的合理收益,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独立储能成为占比最大细分应用场景,各省商业模式各具特色。根据CNESA不完全统计,独立储能接近2022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50%,受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电池供应限制的影响,绝大多数独立储能电站集中在下半年投运。独立储能收益来源和收益水平与各省的需求迫切程度、新能源配储政策、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等多因素有关,呈现差异化、多样化的特点。随着独立储能项目的多处试点,独立储能的盈利模式也不断得到探索,现已形成容量租赁、调峰辅助收入、现货市场交易、容量补偿等多种收入来源。未开展电力现货市场的省份(如湖南、宁夏等)以容量租赁、辅助服务补偿为主,青海最新规则通过支持共享储能同时参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来提高储能利用率;“8+6”两批现货试点中仅有山东、山西、甘肃制定了储能参与现货市场的规则细则,收益模式分别为“现货价差套利+容量租赁+容量电价补偿”、“现货价差套利+一次调频”、“价差套利+调峰容量市场”,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实际开展独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实践的省份;浙江、广东等省目前尚未强制要求新能源电站配储,也未出台容量租赁相关政策,独立储能无法获得容量租赁收入。新能源配储项目利用率低倍受关注,但仍是电源侧储能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CNESA不完全统计,2022年发电侧储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同比增长超过200%。以新疆、青海、内蒙古、山东、甘肃五省(自治区)为主,与风电、光伏新能源配套的发电侧储能装机占比接近90%。新能源配套储能目前仍无成熟商业模式,未来期望新能源逐步参与电力市场有望得到解决。随着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新能源逐步参与电力市场竞争是未来趋势,《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规则》等的出台,会逐渐提升新能源参与省内、省间电力现货交易的规模,但市场化交易迫切需要新能源投资企业提升参与市场的财务测算能力。通过配置储能,在实现新能源友好并网的同时,可显著提升新能源投资效率。拉大的峰谷价差为用户侧储能打开更多盈利空间。2022年,工商业和产业园依旧是用户侧储能主要应用场景,河南、江西、湖北、上海等多个省份增大了高峰电价和低谷电价上下浮动比例,为用户侧储能打开更多盈利空间。以10kV一般工商业用户为例,全国共有16个省市最大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广东省(珠三角五市)、海南省、浙江省位居价差前三,只考虑价差套利,基本上6年内可收回成本。《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推动用户侧全面参与现货市场交易,从现货试点运行省份实际来看,现货市场价差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波动的现货电价将会提升用户建设储能的积极性,但也给寻求稳定收益的用户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储能产业自身发展仍面临诸多安全隐忧。2022年,美国、韩国、中国等发生超过十起储能电站事故,澳大利亚、德国等还发生数起户用储能事故。《“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中强调要严密防控电化学储能站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安全风险。《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中将项目法人列为安全运行责任主体,从规划设计、设备选型、施工验收、并网验收、运行维护、应急消防处置能力提出安全管理要求。国家能源局公布《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要求中针对火灾事故共提出12条细则,其中针对锂电池、储能站相关的细则包括:“电化学储能电站站址不应贴邻或设置在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应设置在具有粉尘、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不应设置在重要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时,应进行一致性筛选并结合溯源数据进行安全评估。”“锂离子电池设备间不得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不得设置在有人居住或活动的建筑物内部或其地下空间。标准方面,中国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加快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信部发布实施SJ/T11812.1分布式储能用电池标准,北京市、山西省发布实施储能安全相关地方标准,强标《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GB51048修订稿、GB/T36276修订稿、电化学储能电站检修试验规程、启动验收规程、调试规程、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等多项储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山东省、江苏省地方标准公示征求意见。国外,IEEE发布IEEE2800填补储能电站并网空白,NFPA发布2023版NFPA855,多项IEC、IEEE、UL等相关标准制修订中。储能联盟与ULSE共同推动,由UL9540A转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编写的《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系统火蔓延测试方法》开始公示征求意见,计划2023年发布。但储能标准创制工作也面临很多挑战。储能产业正处于爆发式发展时期,技术更新迭代较快,应用不断创新,未来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均需齐头并进;储能安全亟需明确相关要求,总结项目经验,特别是事故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展望2023年,通胀进入长期回落过程,短期数据不改长期趋势,国家出台扩内需、稳经济政策,国内工业经济景气复苏,产业升级动力逐步释放,国内需求逐渐进入验证市场窗口,美元指数下行趋势下,全球流动性有望改善,叠加新能源市场持续渗透,或将提振工业金属的消费需求。2022年铝、铅、锌等工业金属持续去库,库存处于低位,工业金属资产价格或将迎来上行机会。这将给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电极材料细分行业带来一定的市场增量。

  随着能源低碳转型不断深入,在政策+需求的双重加持下,新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一步加速,技术性能的持续改善,储能盈利逐步增强,必将拉动储能产业迈上新台阶。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节能降耗电化学冶金电极材料及储能电池系统集成供应商,力争到2025年实现营收规模突破百亿元,利润规模突破十亿元的经营目标。

  公司基本发展策略是:形成以储能电池及系统产业为主体、电极材料及系统产业成规模,深化与上下游产业的合作,以共融共建共进共享的发展模式,形成以电池材料及产品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化系统综合方案解决商。

  储能电池业务是公司的战略核心与发展重点。坚持以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为主线,抢抓能源结构转型的历史性机遇,紧跟发展趋势,关注市场需求,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探索和创新商业模式,加速新型铅炭储能电池产业化项目落地,构建原材料端、供应链端、渠道的生态圈,以产业标准化、产品技术工艺专业化、核心技术自主化为目标,为客户提供高安全性、低成本的高性价比的储能电池及系统,力争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储能电池及系统提供商,快速实现公司整体业务的战略转型。

  把握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主基调,巩固电极材料作为公司的现有主营业务的细分领域龙头地位,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强化自身技术创新势,优化调整产品及市场结构,做好品牌赋能、渠道增值、模式创新、加强产业链合作,快速实现新产品、新市场的突破发展,进一步提升产品力和市场占有率。

  坚持“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根据电极材料领域相关最新技术研究,强化“项目咨询+技术创新支持+产品供应+售后服务”的专业化、定制化、一体化服务模式,构建快速响应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做好订单全流程快速响应,不断提升营销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产品工艺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助力客户的降本增效、节能降耗、高质量发展目标,维护好存量市场,持续开发增量市场。公司在电极材料领域深耕细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客户资源,未来将全面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完成“电极材料制造商+技术方案解决商+项目总承包商”三位一体战略布局,实现渠道的增值,提升品牌知名度,提升电极材料的发展空间及经济效益。

  加速海外建厂,实现本地化供应,完善海外销售网络,拓展开发增量市场。充分利用国家“走出去”、“一带一路”、“双循环”等战略契机,适时在境外设立生产基地,力争2023年在非洲刚果金建设完成售后服务基地,更加及时、高效地服务于客户,为公司非洲市场的拓展和维护替换市场提供有力保障,提升海外品牌知名度,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同时为公司培养国际化技术管理人才和销售管理人才,为公司海外市场的扩张打下基础。

  一是加快实现规模效益。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投产以及达产达标,提升产能;二是要优化工艺技术,进行设备技改提质,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通过自动化建设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交付能力;三是通过销售端数据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产能与市场的最优匹配。

  在能源转型持续深入、能源稳定供应需求明确、储能项目经济性显现等因素的推动下,海外与国内、户用储能和大容量储能呈现需求共振,储能市场步入高景气度赛道。技术的迭代更新、成本的持续下探、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储能产业的内生增长和外生动力共同促进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

  国家新能源强配储能政策的推行为电力储能市场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分时电价机制的建立,峰谷价差的拉大也为户用储能市场打开更多盈利空间,工商业户用储能及电力储能市场将成为公司未来的主要市场。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光储充一体、储能电站、微电网等,将主要为工商业用户提供“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节约用电成本、避免拉闸限电的风险以及作为应急备用电源获取收益;为发电侧提供调峰、削峰填谷、动态扩容等电力辅助服务获取收益。

  (1)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投建储能电站,通过储能电站的容量租赁及功能使用获取收益,为企业做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2)与产业链相关企业或投资方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储能电站项目,收益共享;

  (3)生产电芯+电池管理系统(BMS)组成的储能电池系统,配套销售给储能电站集成商;(4)销售储能电站集成系统方案及集成系统设备(EPC总包);

  加快产业化项目建设实施,将西北和西南地区作为公司产业化落地区域和市场排头兵,不断向全国布局,预计到2026年逐步形成30GW储能电池的产能布局。同时在坚持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先进的生产方式,随着产能不断提升,公司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着力发展智能装备,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旨在实现第一阶段全线信息自动化,第二阶段智能制造一体化,最终智能制造达到行业一流水平,向“智能工厂”发展。

  上游:加强与上游原材料端铅、炭等供应商的战略合作,积极布局上游原材料及配件,逐步释放产能,保障供应链稳定,加强成本管控。

  中游:针对不同的市场和应用场景,与产业链企业合作开展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源管理系统(EMS)组成的储能电池系统业务,加速储能电池导入市场。

  从安全性和经济性出发,不断完善从材料到电芯到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体系,持续推进公司铅炭电池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制造自动化水平的改进,不断寻求降本增效,强化高安全性、大容量、长寿命、高能量密度储能电池的性能和系统单安全性,同时在业务中不断积累项目设计经验,储备技术,提升生产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和整体解决方案能力,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性能和产能的要求。

  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打破单组织的管理模式,加快构建和完善母子公司管控体系、项目投资管理体系,升级原有的管理平台,整合内部信息资源与业务流程,构建各部门协同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多组织多业务协同,提升支撑多地区、多品类的组织管理能力。不断激发公司活力,加强关键岗位、核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高质量提升核心管理团队领导力。

  研判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把握战略节奏,建立战略规划执行机制并加强战略管理,公司坚持以三年战略目标为引导,每年制定与战略相匹配的关键举措和关键任务,并融入到各板块、各中心、各职能部门日常的经营和管理计划中,通过战略运营体系的构建,实现高效的运营管控;同时,结合组织绩效的牵引作用,保障公司战略目标有效达成。

  根据公司的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建立“基础理论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应用”相结合的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设立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创新孵化平台,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项目管理为实施途径,以产学研用合作为桥梁,加强多学科、强专业、经验足的研发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加强资金的投入,为公司产业技术前瞻研究和布局、产品的迭代提供较强的保障。

  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大量的资金需求将对公司的融资渠道管理、财务风险防范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要制定股权、债权融合的多元化融资规划,强化资金保障。一是基于传统的股权和债权融资方式保障基本资金需求;二是尝试推进资产证券化等新兴融资方式;三是探索成立或参与投资绿色能源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推进项目体外培育。

  重视以投资者关系管理为核心的市值管理体系建设,在确保信息披露合规的基础上,完善投资者沟通制度和手段。坚持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作为市值管理的基础,贯彻产融互动的战略思维,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以良好的业绩表现及可持续发展预期树立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实现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同。

  通过优化绩效管理模式,强化组织绩效、个人绩效与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及部门工作目标关联性。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实现股东、公司和相关方利益的高度统一,确保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方向正确、执行有力、监督到位”,促进公司战略的切实执行,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本规划中涉及的任何未来发展计划、目标等前瞻性的陈述及预期,均系公司基于对未来行业发展形势和公司发展预期做出的预测性分析,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任何承诺;

  鉴于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形势、公司经营情况等不断变化,公司存在根据市场形势以及实际经营和发展需要对本规划及计划目标做出调整的可能。

  2023年,公司将秉承“聚焦资源、深耕主业、筑梦储能、斗创未来”的发展的策略,坚持“调结构、提性能、创效益、铸品牌”的经营策略,奉行“稳健经营、稳步向前”的工作基调,做强湿法冶金电极材料主业,巩固存量市场,拓展增量市场,扎实推进降本增效,提升运营效率效益。同时大力开拓储能电池业务,加快储能电池产业化项目的落地,开创第二业务,守正创新,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推动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体经营计划描述如下:

  1、密切跟踪市场发展动向,深化产品布局调整,持续完善营销策略,推进营销创新,继续挖掘市场潜力,逐步的提升市场占有率和优质客户占比;深耕关键客户,聚焦客户降本增效、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求,综合考虑公司利润和市场战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持续调整产品销售结构,提升公司盈利。强化公司技术创新优势,坚持“项目咨询+技术创新支持+产品供应+售后服务”的专业化、定制化、一体化服务模式,持续培养生产技术及产品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团队,打通从产品使用方到产品生产源头的各环节,做到订单全流程快速响应,为客户提供专业产品以及完整解决方案。

  2、近年来,公司的栅栏型阳极板在非洲刚果金的推广应用效果较好,为了及时把握客户需求,做好产品售后服务工作,贴近服务刚果金市场客户,增强客户信任度,扩大公司栅栏型阳极板产品市场份额,公司将加快海外合资建厂的进度,力求2023年度内完成建厂工作,做好本地化服务,提升公司的海外业务应急响应能力与精准服务能力,从而进一步建立海外市场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拓展海外市场空间,提升盈利能力。

  3、随着下游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及结构调整,高效化、集约化、大型化成套冶金装备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公司在湿法冶金电极材料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及广泛的客户资源,具备较强的技术自主创新优势、品牌优势和一定的行业优势资源整合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力和营销力,将加强与产业链企业的进一步合作,逐步实现由设备提供商向湿法冶金项目总包方的角色的转变,把陕西韩城湿法炼锌项目的总包作为契机,努力提升电极材料的发展空间及经济效益。

  1、将储能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推广作为公司2023年的第一要务,加强储能电池产品及生产线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的优化工作,保障首条储能电池生产线的顺畅运行,并不断开发效率更高、质量可靠、产能更高的储能电池自动化生产线,积极推进现有铅炭储能电池生产线于年内尽早实现投产并有序推动量产。

  2、为加快推进储能电池新业务的开展,实现现有主营业务电极材料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实现电极材料业务与储能电池业务的高效协同,加快产能布局,凝心聚力,统筹协调,全力保障陆良子公司项目基础工程建设完工,力争建设完成5Gwh储能电池板栅生产线并投产,有序推进宁夏银川一期10GWh储能电池项目启动建设,打造自主工艺技术制造能力和规模化量产能力。

  3、纵向延伸布局栅栏型铝基铅合金阳极板和铅炭储能电池产业链原材料端,加快核心材料铝芯线的生产设备选型、采购、布局、安装,建设完成公司首条铝芯线生产线并产出合格产品,力争年度内实现公司栅栏型铝基铅合金阳极板、储能电池板栅在铝芯线材料上的自主加工和灵活控制,进一步降低整体生产成本。

  4、为提升公司阴极板产能,完善公司产品布局,为公司阴极板的业务拓展奠定基础,加快推进募投项目60万片高性能铝合金阴极产业化及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项目的基础工程建设完工和项目验收工作。

  公司将持续加强研发费用投入,坚持以“前瞻、务实、专业”为方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品质可靠为基础,提升性能为支撑,继续围绕产业战略布局,抓好产业化应用中的产品技术升级和引领行业产品迭代的技术升级,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技术创新速度,努力将公司品牌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做强,开拓增量市场空间。

  1、电极材料方向:围绕新型铅合金、栅栏型铝基铅合金、铝阴极板涂层、钛基涂层电极、电解水制氢阳极、铝电解用阳极等方面开展研究,特别是持续推进钛基涂层电极中试扩大化研究,批量铜电积用钛基阳极产业化应用跟进,新型铅合金与产业化工艺结合渗透优化形成新的迭代产品。

  2、铅炭储能电池方向: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推动铅炭储能电池产品技术升级。重点围绕大容量铝基铅合金板栅铅炭电池的关键技术开发、正极添加剂的储能作用机理、不同炭材料等负极添加剂的储能作用机理、废铅膏衍生的PbO@C复合材料用作铅炭电池负极添加剂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开展研究,特别是铅炭大型储能电池配合中试研究固化相关工艺参数,通过正极添加剂和负极添加剂研究迭代产品升级及产业化应用;

  3、新能源材料方向: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布局储能电池上游核心环节。重点围绕生物质衍生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中试关键参数的工艺开发、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结构改性研究、钠离子储能电池材料、锌储能电池材料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开展研究,特别是富锂锰正极材料的公斤级工艺固化及钠离子残留问题解决研究,实现富锂锰正极材料产业化应用。

  1、探索和试行全过程流程化、标准化工作模式,加强精细化管理、深化生产目标责任制管理和考核,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成本控制意识,实行全员工资与产品产量、质量成本和安全挂钩的薪酬激励和考核机制。

  2、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工作,以减员增效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安全、稳定、及时交付。

  公司将围绕“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更迭”四项创新机制,引进行业精英人才、培育内部潜力人才,重点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目标一致、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聚焦各类优秀人才,以目标结果为导向,创新绩效考核机制,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回报,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培育具有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的高绩效人才团队,凝聚工作合力,让人人心里有目标,肩上有责任,脑中有思路,脚下有行动。

  下一年度,公司将严格执行证监会、北交所等监管部门关于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有关规定,不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控制度,建立更为科学、高效、合理的决策系统;信息管理上,优化IT流程,以岗位规范和业务流程标准化为重点,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之间、部门之间的协同,打通信息孤岛和盲点,提升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流程化的融合;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公司经营层的管理作用,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机制,以目标责任制为抓手,目标在前,做到实时监控风险,使公司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公司成功登录长期资金市场,是社会对公司的认可和信任,更是社会赋予公司的责任。公司将以在北交所上市作为崭新的机遇,坚持走科技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强化竞争优势,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同时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金岭南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 关 村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特变电工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江西铜业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紫金矿业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金诚信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洛阳钼业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上一篇:【银河电子顶峰王子路】公司深度丨美芯晟 (688458):国内无线充电头部厂商看好公司多事务布局

下一篇:技能动态